为了做好本科学生毕业设计(论文)工作,使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工作逐步规范化,特制定本实施细则。
一 、毕业设计的组织及组织机构
1、毕业设计(论文)开始前,应召开毕业设计(论文)工作动员大会,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(论文)的目的、意义、总体要求和各阶段检查验收要求,保证毕业设计(论文)全过程顺利进行和成果质量符合规定要求。
2、学院成立毕业设计(论文)领导小组(由学院负责人、专业教研室主任和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组成),领导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工作,主要负责审定各专业毕业设计(论文)的选题和选聘指导教师,制定提高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的措施,组织设计(论文)各阶段检查,确定学院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人选。
3、毕业设计答辩开始前2周,成立学院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,答辩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学校的有关答辩程序、评分标准及协调各答辩小组的成绩评定。答辩小组由指导教师等组成(以3~5人为宜),具体实施答辩工作。根据具体情况,对部分学生提前10~15天进行预答辩(参加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均须参加预答辩)。
二、毕业设计(论文)的基本要求
1. 毕业设计需要完成提交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:设计说明书;设计图纸。
1.1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:封面;工程概况;设计参数及依据;设计方案对比论证及确定;设计计算;参考文献;…等(具体要求不限于这些,可由各专业指导教师适当补充完善)。要求内容完整、计算正确、论述简洁、文理通顺,篇幅不宜少于1.5万字。符合学校毕业设计(论文)格式和装订要求。
1.2毕业设计图纸应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,图面布局合理、正确清晰、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。图纸数量不宜少于(折合)1号图6张,原则上要求同时提交CAD电子稿和纸质打印稿。(具体要求不限于这些,关于提交图纸数量及是否要求提交手工绘图等,可由各专业指导教师是具体情况确定)。
2、毕业论文要求篇幅不宜少于2.5万字。需要完成完成提交的材料包括:封面及目录;中英文摘要;引言(文献综述);正文;参考文献;附录;…等(具体要求不限于这些,可由各专业指导教师适当补充完善)。
2.1中英文摘要宜各采用200字左右概括性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目的(意义)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,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。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,一般为3~5个,均为专业名词(或词组)。
2.2引言(文献综述)放在正文前。应阐述本论文选题来源、研究目的(意义),对国、内外关于本选题研究或相关研究现状的简要综合评述,并明确指出本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,拟解决的问题。
2.3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。一般要求包括:研究过程(方法)论述;实验模型构建及实验数据整理(或数学模型构建及数值求解);结果分析;研究结论和应用推广建议;…等(具体要求不限于这些,可由各专业指导教师适当补充完善)。
2.4 参考文献应反映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文献出处依据,一般要求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少于10篇。正文中应按出现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文字右上角用[ ]标明,[ ]中序号应与“参考文献”中序号一致。正文之后则应排列出全部参考文献,格式如下:
期刊——著者,题名,期刊名称,出版年,卷号(期号),起始页码。
书籍——著者,书名,出版地,出版社,出版年,起始页码。
三、毕业设计(论文)的选题及任务书要求
1、选题须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出发,体现本专业的基本训练要求,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;
2、题目可多样化,在满足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训练要求的前提下,鼓励教师结合生产、科研、管理、实验室建设等具体任务选题;
3、在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,指导教师应将设计题目及来源提交教研室,并陈述题目来源、难易程度、具体条件等相关事宜,经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立题;
4、毕业设计前一学期,指导教师将《毕业设计(论文)任务书》下发给学生,毕业设计(论文)指导任务书须以毕业设计小组编写,封面注明每位指导教师承担的设计指导内容。
毕业设计任务书、评阅书、成绩单等相关教学文件由指导教师以设计组为单位编写。
5、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,即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。对于项目较大,确实需要数人完成的题目,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部分的子题。
四、毕业设计(论文)指导教师
1、指导教师数量
毕业设计(论文)指导教师: 按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8名学生配备。
2、毕业设计(论文)指(辅导)导教师资格:
毕业设计(论文)指导教师应由教风严谨、专业技术(学术)水平较高、责任心较强并有实践经验者担任。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,或硕士以上学位。
3、毕业设计(论文)期间,指导教师每周应辅导学生2~3次,并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做好指导工作记录。
4、指导教师职责:
指导教师按专业分阶段指导学生,分阶段对设计质量负责。
五、毕业设计期间的学生管理
毕业设计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。班级辅导员协助对学生进行考勤和纪律管理。
学生的设计进度、辅导答疑、设计(论文)材料验收和质量把关由指导教师负责督导。原则上要求每周至少指导2次以上。学生外出须同时向指导教师和班级辅导员请假并经过同时认可批准。
学生的日常纪律管理、考勤由班级辅导员负责。
六、毕业设计(论文)的答辩及成绩评定
答辩委员会领导组织毕业设计(论文)的答辩工作,制定统一的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并向学生公布评分标准,毕业设计(论文)的答辩工作在学院答辩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由答辩小组具体实施。
设计(论文)的成绩评定必须经过“指导教师评阅”、“同行教师审阅”和“答辩”三个环节。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采用等级制: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及格和不及格。
毕业设计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:
A、平时纪律(10%);B、设计图纸质量(30%);C、计算书质量(30%);D、答辩成绩(30%)。
毕业论文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:
A、平时纪律(10%);B、论文学术质量(30%);C、论文写作质量(30%);D、答辩成绩(30%)。
以上A、B、C三项由指导教师评定,D项由专业答辩小组评定并经学院答辩委员会审定。
在评定B、C两项成绩时,如果“指导教师评阅”和“同行教师审阅”的评价意见接近,以指导教师意见为准;如果“指导教师评阅”和“同行教师审阅”的评价意见有显著差异,提交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领导小组另行组织重新评审。
建筑工程学院
2013年12月